top of page
2019.07.12-2019.08.24

 當代一畫廊十周年part 5《邱伶琳創作個展》

CHIU LING-LIN Solo Exhibition
幻景09超小.jpg
幻景09 Vision 09 水墨紙本 楮皮紙 50x50 2019 框62x62

形式與內容

文/邱伶琳

反覆的操演和一定程度的限制構成我的滿足感,每個筆觸都涵蓋彼時的生命碎屑,更想在當時當刻,將時間即一個個生命形體,有意識但盡可能用生長的模式出現在眼前,2012年的作品〈無滿〉即為此種想法的開端。

 

        「這些細碎的類生物形體像具有自我意識,知道此消彼長地演化,畫面中除了紙張本身的白,還附著不同的墨色顆粒度、形體的離散聚合、放大縮小,他們的形象是依群而生,難以說明何為初始又該如以終結,在眼前的是眾多畫面的某一切片,橫向的映在平視的前方。」  

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 以一段文字,試著敘述類生物與畫面的關係

 

        於此同時,心境上有欲表達更多的層次與團塊需求,轉而關注媒材開拓,相繼加入裱貼、不同紙材肌理、水干、礦顏等繪具的實驗,除了水墨本身的透薄暈染,在更多媒材的認識後,疊加的厚度也增強了視覺的質地,多種材質的覆蓋性與可逆的操作,這些是以往單用宣紙與墨無法體現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貼上金銀箔後,再破壞表層的平整滑順,要的是補上顏料的視覺感,在2015年的作品〈視線之下〉,進展到2016年的〈呈上呈下〉,製造出破碎痕跡並用新色覆填區塊,填上的色料特意飽滿明亮,像是撫觸傷口的狀態,這些破壞與修復,是我體認貼進環境的,是眼中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模式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將單一點的放大縮小做想像轉化,當時的事件或心緒濃縮成點狀筆順,成團成群有了關係前後,如此一個個畫面現身,只是觀看並將自己投入的距離不同,單點的故事被細細描述,我也將自身的起始投入這一段段綿長的故事線裡,於此,環境與生命的形態,被重新詮釋成我眼中的幻境,這個時候我成了眾多的點狀物之一,被這些個切片包圍的當下,十分柔軟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此次展覽有別於以往,加入較多對於景的渴望和內在交融的狀態,〈幻景〉系列針對路邊認識已久的類石頭(類石頭是在芝山一帶的巷弄裡,無意間與我巧遇的九個形體各異的團塊,起先被他們的刻意棄置的狀態勾起好奇,接著觀察出他們的組成是混合式的,夾雜了紅磚、石頭,並用水泥黏合,此後便開啟和他們兩三年的陸續互動。),開啟了一段觀察自己與時空的變異情愫,此層連結令我更貼近台灣現況和多了一層奇幻想像; 〈收攏〉也與台灣真實景況相關,在一次與友人往老梅石槽的出遊,除了特殊的地貌景色,背海從腳下慢慢往攔砂的竹籬看去,竟也這般精彩,滿地的塑膠和因為被漁網纏住而擱淺的生物,都因時間而寄居了許多貝類和沙地上的生命,沙灘上重構成一景人造碎片的集合,即便顏色是如此格格不入,但視覺總體是華麗而豐富的,我重新感受垃圾也是一種寄生,和生命是合一的,是難過並也等待察覺的,是必然不單一種角度的,這種共生可怕卻也是事實,我們也是這一部分。此刻的我失去任何立場轉而被視覺收服,想像著是什麼藏在一片景象裡,重用未經世事的眼神只解析眼中的物品,試著拼湊出可能隱藏的寓意,或也單純只體會眼前的此一種景象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同於以上,〈湧融〉和〈眾眾顯〉是除了以往精神性的操演疊加之外,強調了更多的氛圍渲染,並弱化了黑白對比強烈的視覺;〈單音〉、〈日日暑〉、〈嵎〉則保有使用銀箔的方式,強調補貼與顏料的新色,再用水乾本身的顏色強調出箔山的對比性,個形成了幾個與自然景有關的意象。〈仙遊〉與〈雙兒〉是想著家族和人的肇生,用幾個傳說或物件來串起關於人的印象形貌。〈覓覓〉、〈出藏〉是審視著自我至今消化資訊的狀態。〈合流〉是將以上與幻景系列中的九個類石頭,全部重構成一篇延續的時間流斷,由幻想和幻象共譜而走過的一個關於我與時間的片段。

bottom of page